【两会提案】吴ag旗舰厅官网:发挥中医药慢病防治优势 鼓励中药类保健品研制开发
2017-03-04
来源:网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ag旗舰厅官网
提案一 贯彻《中医药法》 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指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应当遵守《中医药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病防治。
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具有特色优势,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可以在慢病防治体系的预防、早期防治、急性期防治、康复治疗等多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为民众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扭转目前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现状,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中医养生文化指导健康人群预防慢病
慢病防治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系统的健康生活方式,才能远离慢性疾病的威胁,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治未病”。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吸收、融合、汇通了儒家、道家、佛家、医家等各个养生派别理论,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很好地应对现代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养生问题。医家养生重视经络通畅,道家养生注重保精摄生,儒家养生推崇和谐修身,佛家养生提倡禅定明智,这些养生观点涉及人们生活中饮食、睡眠、运动、心理等方方面面。既往研究采撷医家、道家、佛家、儒家不同领域传统养生精华及代表性观点,提出通络养生八字经——“通络-养精-动形-静神”,以此为指导构建针对慢性病的预防性服务体系,开发一系列针对性的养生项目和健康产品,要加强中华健康养生文化科普教育,倡导建立科学、完善、系统的健康生活方式,从源头减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的发病率,对健康人群的健康养生、亚健康状态调整以及慢病防治调护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挥中医药优势实现慢病早期防治
中医讲究“既病防变”,就是强调对疾病的早期防治以减轻病情的发展。以心脑血管病为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压力等是导致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 “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两项国家“973计划”项目研究,提出通络阻抑心血管事件链:未病先防——健康人的健康养生防病,亚健康状态调整以减少三高发病风险,加强一级预防控制三高,减少血管病变的发生;既病防变——如已经发生动脉硬化斑块,中医药早期干预、抑制、稳定易损斑块,便可有效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病后防复发——得过心梗、脑梗的患者加强防治,减少再次发病。在慢病高风险人群中推广应用中医药,实现早期防治和阻抑病情发展,应当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重视。
三、发挥中医药在慢病急性期治疗中的优势
慢病患者的急性期治疗是整个慢病防治体系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中医药在这一治疗环节中仍有其独到优势。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我国每年新发心梗60万例,急性心梗无再流是介入治疗大血管开通后由于微血管病变心肌缺乏有效血流灌注,严重影响心梗患者愈后,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专家牵头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术后配合服用中药通心络胶囊,取得的疗效比单纯服用西药高出20%,明显增加心肌血流灌注及微循环血流灌注,明显改善心脏功能。急性心梗患者24小时之内的急诊抢救费用高达数万元,加上通心络治疗的话每日费用仅增加十几元,却能将疗效提高20%,其效价比优势显而易见,因此在急性心血管病中也应加强中医药干预研究。
四、应用中医药提升慢病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导致残疾的首要原因,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可以减缓甚至治愈慢性病带来的多种损害,对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药在慢性病康复治疗领域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内容,许多中医康复疗法包括传统体育康复法、气功康复法、自然疗养康复法、传统物理康复法、针灸康复法、按摩康复法等的疗效都行之有效,许多中药药物在加快慢病患者痊愈进程、提升康复治疗效果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众多研究的支持,因此加强慢病康复治疗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进行辨证施调、辨证施护,对于提高慢病康复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中应重视和加强中医药康复治疗服务。
提案二 关于鼓励中药类保健品研制与开发的建议
中药保健品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天然食品中加入卫生部颁布的可食药材,经过适当加工而成为具有某些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有益于健康的保健食品。中药保健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保健食品,是中医食疗与新技术结合的产品。中药保健品离不开中药,因此,含有中药成分是这类保健食品的特点之一,它将是未来国际市场的宠儿。
由于中药的独特疗效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推荐,中药保健品在全球越来越受到欢迎,中医药也逐步被不少国家予以立法认可,纳入主流医学。中国维生素保健品市场正在被中药保健品市场超越,中药类保健品正以绝对优势成为消费亮点,目前我国中药保健品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并以每年13%-15%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接近680亿元,中药保健品领域无疑是下一个机会无限的“金矿”。
为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药类保健食品的健康发展,有以下五项建议:
1. 加大力度扶持中药类保健品的开发,促进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国家卫计委2012年曾公布86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名单,2014年新增15种中药材,总计101个药食同源品种;2002年颁布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114个,以及保健食品禁用的中药61个。中药类的保健品开发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建议“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采用中药材负面清单管理办法,将药材资源稀缺、药性较为剧烈或有毒性的药物列入负面清单,民间长期应用同时并未发现安全性问题的中药材品种均可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从而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特色中药健康产品,促进中药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
2、在现有的27项保健功能基础上,按照中医理论,增设以中医中药理论为基础的中医术语保健食品功能范围,以体现中药材独到之处,如增加“补中”“益气”“扶正”等功能。同时,根据中医特点,对中药保健食品的适用人群进行分类,如气虚、血虚、阴虚等。
3.建立与功能相对应的功效学评价方法。将中医中药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二者相结合,将安全性评价采用目前保健食品通用的急毒、长毒实验。而功效学评价中,如相应中医症状的动物实验模型难以建立,可考虑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直接采用相应的人体试食实验;也可考虑对传统中医名著里的一些经典验方,用文献研究来替代功效实验。
4.在中药类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机构体系队伍中,增加中医中药专业的审评专家和专业人才,确保与现代医学专家以均衡对等的力量进行对话,促进全行业向更高层次规范发展。
5.鼓励中药类保健食品向境外出口,以弘扬发展中华文化。韩国近年来所大力发展的高丽参产业、五味子产业,日本对传统汉方的深入研究,对甘草、灵芝的开发应用,均远远地走到了我国前面,而且大量成品返销中国。作为中医中药的发源地,我们更应奋起直追,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中药类保健品,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同时弘扬中华文化。